受贸易情绪缓解影响,9月13日美股集体走高,中概股盘初集体疯涨,198只中概股中共有120只出现上涨,占比超过60%。
在中概股的这波普涨中,尤其以一直饱受争议的蔚来汽车、拼多多、趣头条涨势最猛。
9月12日在纽交所上市的蔚来汽车,IPO首日报收6.60美元,次日开盘价6.62美元,盘中一度涨90%,接近13美元,市值最高突破130亿美元,当日最终收涨近76%,在中概股中涨幅居首。
另外,受益于13日盘前高盛分析师Piyush Mubayi给予拼多多“买入”评级的利好,拼多多当日股价大涨30.03%。盘中更是突破30美元整数关口,为上市以来首次,市值最高约330亿美元。
高盛分析师Piyush Mubayi在报告中写道,拼多多是世界上“营收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公司”,预计至2021年拼多多营收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3%,商品交易总值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0%;预计拼多多将会在2019年实现盈利,届时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的净利率将达0.3%。
而华尔街给予拼多多的平均目标价为24.9美元。彭博数据显示,拼多多目前有2个买入和1个持有评级。
从9月10日至13日,拼多多累计涨幅逾50%,市值已超过360和网易,位列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第六;与京东市值差距缩小至70亿美元,体量更是相当于大约两个新浪微博、近11个搜狗。
趣头条本周五在美上市,开盘价9.10美元,较发行价7美元上涨30%。
开盘约2分钟暂停交易,涨幅48.86%。开盘不到15分钟,涨幅80%暂停交易;开盘不到20分钟,涨幅113%第三次熔断;开盘半小时,涨幅收窄至95.43%暂停交易。收盘前两小时,涨幅138.43%第五次暂停交易。盘中新高为20.30美元,最大涨幅190%,市值最高超过58亿美元。
根据彭博数据,趣头条创下今年美国IPO规模超过500万美元股票的最大首日涨幅。
针对美方近日向中方发出磋商邀请,高峰在商务部1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方确实已经收到美方邀请,对此持欢迎态度,双方正在就一些具体细节进行沟通。
高峰表示,中美经贸磋商团队近来一直保持着各种形式的沟通,双方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中方确实已经收到了美方邀请,对此持欢迎态度,双方正在就具体细节进行一些沟通。中方认为,贸易冲突升级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CNBC援引嘉信理财金融研究中心交易与衍生品部门副总裁Randy Frederick提到:“本周美股上涨的最大动力,就是市场对中美重启贸易谈判的乐观预期。国际贸易问题是唯一能压制美股上涨动力的因素。”
资深市场人士薛正晔也向经济观察网表示,此次中概股大涨,除了因为“前段时间超跌了”,并且美国财政部长向中方团队发出邀请,希望中方派出部级代表团在美国政府对华加征新一轮关税前与美方进行贸易谈判,这个消息对此次中概股大涨也有影响。
据新京报报道,在中概股领域有上百家私募基金正在兴风作浪。相对于公开的QDII,一些离岸私募基金要神秘得多。他们大多注册在开曼或是香港,有分析师和操盘手派驻内地,资金来源大多是一些海外华人或是国内富豪的海外资产。
而所谓QDII,是“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的首字缩写,这是在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兑换的情况下,境内机构投资者在经过外管局批准后,有控制地投资境外房产、股票、债券等业务的一项制度安排。
并且华尔街见闻会员专属文章《中概妖股的另一个江湖》中表示,除了主力的私募基金以外,分析师群体也是“炒”中概股的重要力量:
由于国内政策监管的原因,数以千计的分析师群体并无法直接将研究能力变现。但是中概股不同,它属于离岸市场,同时又具备在国内的经营实体,分析师研究行业和公司的便利性及优势远胜海外投资机构。同时,分析师又具备大量的买方客户群体,非常方便地在大量人群之间传播观念和观点,并且影响部分中概股的定价。
值得注意的是,在蔚来汽车股价暴涨之后,对冲基金Bernstein却认为,蔚来ES8卖一辆亏一辆,订单增速走低,销售渠道狭窄,市场竞争激烈,因此给予“跑输大市”评级,股价目标价仅为4.2美元。
周五的蔚来汽车就经历了与此前一天完全相反的股价巨震,盘前一度大涨20%,开盘后跳水转跌,转涨后再度跳水。两度暂停交易,最终收跌14.66%,全天振幅超过30%。不过从上市到现在,蔚来汽车股价已上涨58%。
而拼多多也在同日收跌12.08%,报26.34,与前一天的大涨截然不同。虽然在9月10日到13日期间,拼多多三天累计上涨超50%,但从上市到现在,拼多多股价涨幅仅为7%。
上述会员专属文章就表示,蔚来和拼多多不会是中概最后的妖股,它们甚至连妖股的幅度都会是排名后列的——因为京东和特斯拉的存在,对于它们的市值和估值存在一定的牵引,并且做空机制的存在也会让多头有所忌惮:
值得注意的是,年初的中概妖股们在后续3个月的时间内纷纷面临腰斩。在互联网流量红利接近尾声的情况下,基本面最终成为了“照妖镜”。
如果拼多多的订单数据和GMV增速快速下滑;如果蔚来的产量和订单迟迟不见放量,最终中概股的命运依然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