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设鞍钢为起点,中国中冶直接参与了国内几乎全部钢铁企业的建设工作,包括武钢、包钢、太钢、攀钢、宝钢等。为冶金而生,成为中冶身上不可磨灭的印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中冶在国内冶金市场的份额达到90%,国际冶金市场的份额达到60%。
近日,证券时报系“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走进中国中冶,证券时报副总编辑王冰洋对话中国中冶总裁张孟星。张孟星谈到的一件趣事令人印象深刻,“德国西马克是在国际钢铁行业有巨大影响力的冶金全产业链集团,也是中国中冶在国际市场上的老对手。但是从去年年底开始,西马克不断和中冶接触,希望改变与中冶的竞争关系,转为合作伙伴。”
中冶在全球冶金市场的竞争力由此可见一斑。按照规划目标,中冶下一步要在冶金工程的八大部位、19个业务单元达到世界一流标准,力争用3年时间把全球冶建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80%。
在交流过程中,张孟星反复表示,冶金这一初心不能忘掉,“冶金是我们的老本行,没有冶金就没有中国中冶,所以我们才会说,中冶是为冶金而生的一个企业。”
然而,冶金行业的发展有高峰也有低谷,面对这一情况,中国中冶加快推进二次创业,凭借在冶金建设工程行业多年积累的经验,将触角延伸至非钢领域,并确立了要做“基本建设主力军”及“新兴产业领跑者”的战略定位,力争将其培养为新的增长点。
张孟星指出,中冶的业务已由钢铁一“点”转向了“面”,涉及市政交通、大型场馆等公共工程以及房屋建筑,成为全面参与社会发展的以工程为主的企业。
转型不易,但中国中冶的二次创业却成效显著。在2010年之前,中国中冶70%左右的收入由冶金业务产生,经过七八年的转型,冶金业务收入占中冶收入的比重已经降至23%左右,70%以上的收入集中在非冶金产业上。
目前,中国中冶综合管廊、主题公园建设等新兴产业收入占比已经达到5%,公司计划经过几年的努力,将其占比进一步提升到15%左右。另外,中国中冶正在将更多的资源投入以“一带一路”沿线为重点的海外市场,“这个空间非常大,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中冶的海外业务收入要达到整体收入的15%以上。”张孟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