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红城市”再造经济版图
省会强则全省强。增长极时代,少数几个大城市将形成城市圈或带。因此,国家战略上极其重视大城市的“首位度”。
“莱日方长,后会芜期”,这是山东一个同学微信朋友圈的留言。近日,所有莱芜人一觉醒来发现,作为山东省17个地级市之一的莱芜,突然间就没有了,转而变成省会济南的两个行政区。或许,莱芜人民挺高兴的,因为这下可以享受省会居民的待遇了。毕竟,去除过剩产能、推动升级换挡的时代,倒数第一(GDP在省内排最后一位)的“钢铁城市”莱芜,活得不滋润。
更高兴的是省会济南。贵为省会城市,济南GDP在省内仅排名第三,
辖区扩容后,济南GDP升为全省第二位,占据山东省“双核心”的重要一级。其次,扩容意在空间突围。济南北临黄河、南面泰山,过往只能东西横向窄条发展。有人戏称,兼并莱芜后济南终于变成“人”(人字地形图),可以两条腿跑了。其实,省会辖区扩容不是大新闻,兼并周遭、撤县设区,合灶吃饭,过去所有省会城市都经历过,比如济南章丘、济阳近年来相继撤县设区。
2008年以后,我国开始告别外向依赖,转向内需主导。贸易战爆发,坚定了夯实内需的决心(当然也是倒逼),而“强中心城市”则成为内需增长极。近年来,集全省之力打造,武汉、郑州、成都等蹭蹭往上蹿,取代外向型时代金灿灿的那些沿海城市,成为“强中心”的网红城市。看着曾经落后于自己的“小兄弟”郑州崛起并反超自己,作为经济大省山东的省会,济南要反思。
省会强则全省强。增长极时代,少数几个大城市将形成城市圈或带,以超强的人口和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成为全省乃至区域的龙头。因此,国家战略上极其重视大城市的“首位度”(城市GDP占省会或区域GDP的比重)。目前,武汉、西安、郑州、长春、长沙等大城市的首位度达到30%-40%。资源过度集聚后,开始以辐射带动来反哺全省,规划导向上开始向都市圈方向演进。
于是,连接外围或周边城市的轨道交通大发展。今年下半年,新一轮轨交规划落地,新批项目集中在沈阳、长春、济南、杭州等热点二线城市。另外,超过60%的项目规划里程超过40公里,意味着新项目多数要连接外围或卫星城。由此可以预见,莱芜纳入济南后,绝非是简单壮大济南GDP,正像国务院批复此次行政调整所言,打造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这是全新的提法。
夹在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之间,磁吸效应下的山东、安徽、河南等地,未来的发展就是要打造“强省会城市”,借助省会打造“省会经济圈”,集聚和辐射带动省会外围乃至全省发展。人口外流、产业落后的东北,重现经济辉煌的路径也是如此,即壮大中心城市经济圈,以产业和人口集聚带动区域内需和消费,而留守黑土地的少数人群,则发展类似于美国的规模化农场。
一线城市也如此,比如近期深汕新区的成立,其背后的逻辑是,受辖区逼仄长期困扰的深圳,资源外溢辐射东莞和惠州之后,以改革排头兵的定位,进一步发挥辐射效应,带动粤东北落后区域发展。再比如,上海新一轮轨交规划集中在崇明、嘉定等外围,并与浙江嘉兴和江苏苏州轨交连接,意在将上海人口和产业向外疏散,而嘉兴和昆山将全面对接上海,社保交通也打通了。
1月11日,北京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城市副中心通州,而前几天发布的北京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通州与作为河北廊坊的北三县协同规划,在京津冀大框架下打造围绕通州的都市圈。2018年底中央巡视,济南、青岛、沈阳、大连、哈尔滨、南京等七个副省级城市被点名批评首位度不够,济南最低仅为10%。相信,省会或首位城市将会被打造成网红IP,经济版图也将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