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市场新闻News

走进《低欲望社会》

时间:2019-01-17 08:01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黄小鹏  浏览:736

  原标题:日本低欲望社会的警示

  中国社会短期内是不会进入低欲望社会的,但是,这并不是说低欲望社会的症状与我们完全无关。

  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去年出版了一本名为《低欲望社会》的畅销书,引起了中国读者的较大关注。大前认为,日本持续多年的经济困境由需求不振引起,而需求不振又与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普遍陷入低欲望状态有关,这些低欲望体现为:不消费,即便是利率极低,人们也不买车不买房,汽车特别是豪华车销量下降,住房自有率持续下降;不投资,即便全日本个人金融资产高达1700万亿日元,股票的分红收益率远高于存款,却无人投资股票;缺乏事业野心,得过且过,在公司内升职欲望远比前几代人低;对生活要求很低,“宅”文化盛行,满足于“穷充(穷而充实)”,很多人在便利店对付一日三餐;个人生活方面,很多人不恋、不婚、不生子,从电子游戏中寻求快乐,生育率低迷。

  大前认为,传统经济学对日本已经完全无效,从“心理经济学”出发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此,他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林林总总地提出了很多政策建议,例如,改革导致过于平均主义的税收制度,激励人们奋斗精神;制定可行的移民政策,同时,革除权力过度集中于“中央政府”的弊端,刺激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等等。

  对于大前描述的日本低欲望社会症状,中国人通过媒体已有一定了解,但对于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人们大多甚感迷惑。大前研一也感叹,日本小说《坂上之云》描述了一群为了让日本匹敌欧美国家而奋力拼搏的年轻人的故事,而今天大和民族多数年轻人的DNA却发生了变异。原因到底何在呢?理解这个问题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泡沫经济破裂,二是人口缩减,当然,这两者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

  泡沫经济时代,日本社会显然是信心满满、欲望勃发的,但也正是这种畸形发展为后面快速进入低欲望社会埋下了祸根。在泡沫经济时代,日本人信心异常高,投资一掷千金,消费争奇斗富,泡沫破裂后,实际收入增速放慢甚至下降,名义收入下降更加普遍,这使得那些受线性思维支配从而在高位贷款买房的家庭背上沉重债务。年轻一代是看着父母一代在重债下苦苦挣扎中长大的,成长中留下了心理创伤,所以,等新一代成为经济活动的主力后,消费和购房欲望基本上消失了。另外,日本企业实行年功序列制,经济变差后,为了节省成本又不触动资深员工的利益,对年轻人的用工普遍实行劳务派遣制,他们的收入远远低于资深员工,这种代际不公平导致年轻一代的经济状况无法与年老一代相比,年轻人的信心受挫,进取心、消费欲、投资欲都大幅减退。

  与此同时,生育率出现下降,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跌破了正常替代水平的2.1。发达国家生育率普遍都有下降,但日本的问题是随后又在九十年代初跌破1.5且一直无法有效恢复,这就与泡沫破裂有一定的关系了。经济困难降低了人们的生育意愿,而人口问题又加剧了经济困难,令问题更加无解。

  为了应对困境,日本把货币和财政政策都用到了极致。当代经济学已发现,货币政策长期而言无法提高经济增长,是中性的,这点已被多数人接受,而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说明财政政策也是无效的,但该定理基于严格的假定前提,现实中一直没有找到例证,日本的情况非常有趣,它可能提供了该定理在现实中的第一个例证。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的政府债务/GDP比率急剧上升,长期高居全球第一,目前为250%,比发生债务危机的希腊还要高得多。这种状况对于文化素质非常高、忧患意识强烈的日本人来讲,不可能不产生重大的心理影响。长期困境让老百姓形成了“理性预期”,很多人意识到,政府债务最终要通过税收来偿还,所以政府债务与个人负债是一回事,是等价的。在我看来,这是规模越来越大的财政刺激无法推动社会走出“低欲望陷阱”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中国未来某天是否也有进入低欲望陷阱的风险呢?

  观察不难发现,目前中国社会还是进取心十足,通过奋斗改变命运在年轻人中仍是主流。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还处于上升期,不像日本到了那种泡沫破裂,阶层高层固化,人心如死灰的阶段;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也比日本大得多,社会发展呈现级差现象,这会刺激年轻人向上攀登,而日本社会的平民化、法治化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年轻人“出人头地”的野心。

  低欲望社会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奋斗改变命运的希望不大,二是不奋斗也有基本保障,无冻馁之虞,精神上不会被高度压迫。高欲望社会通常也有两个前提,一是奋斗仍有回报,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二是不奋斗物质上和精神上会处于很不利的境地。

  对照这些条件,我们可以相信,总体上中国社会短期内是不会进入低欲望社会的,但是,这并不是说低欲望社会的症状与我们完全无关,如果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其部分征兆已悄悄出现在我们身边。原因之一与住房有关。对于竞争力一般,缺乏家庭支持的年轻人来说,单靠自我奋斗基本上无缘于购买自己的住房,而一些年轻人看到背负债务从而生活沉重的身边亲友,价值观不可能不受到潜在改变,既然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实现传统意义上的成家立业,不如干脆做一个“佛系”的年轻人,不重复上一代人的路,无拘束地快乐生活,既然恋爱结婚生子与物质问题高度捆绑且难以满足,那就干脆不恋爱不结婚不生子。这种现象甚至不只是目及的现象,而是有一些数据佐证。

  日本经济从烈火烹油到泡沫破裂,从欲望勃发到陷入低欲望,转变看似过于突然,逆转快得不可思议,但其内在逻辑明晰。因为泡沫中出现的问题并不会在泡沫破裂后得到镜像式的逆转,在阶层板结化和整体富足基本实现情况下,不再有强烈的追求欲,特别是不愿生育,是年轻人在个体层面做出的理性选择。

  中国的生育率下降速度过快,要引起高度重视,它里面是否包含了某些低欲望的因素,值得深入研究。要避免出现低欲望社会,核心一点是要让年轻一代感到奋斗有前途,因此,不论是房价问题、养老制度、财政问题,还是阶层流动问题,都要有前瞻性,至少要考虑其对未来两三代人的影响。这是日本经验的最重要警示。

相关阅读

©2005-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    SHEN1.COM    |    Copyright © 2012-2017